1. 科學界曾認為,質子、中子是構成原子核的最小的、不可分的基本粒子。毛澤東根據辯證法觀點,在 1955 年提出“基本粒子”必定是無限可分的觀點。之后的物理學家發現了比質子、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。這一事例說明:
A.哲學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 B.具體科學進步推動著哲學發展
C.哲學是具體科學研究的基礎 D.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解決的方法
2. 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,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了。這個范圍是指:
A.物質和意識何者更重要
B.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
C.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
D.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
3. 戰國時期的孟子主張“天命,”宣稱“萬物皆備于我。”這是________的觀點
A.唯心主義 B.樸素唯物主義 C.機械唯物主義 D.形而上學
4. 荀子曰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這句話蘊含的哲學原理是:
A.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性作用
B.量變積累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引起質變
C.客觀事物不以主觀意識為轉移
D.整體居于主導地位,統率著部分
5. 人類在享受機器人帶來便利的同時,也擔心某天機器人會在智能上超越人類,就像科幻電影中所描繪的,人被機器人關在“動物園”中,供機器人觀賞,科幻電影表現這種觀念:
A.否認了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B.證實了機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
C.體現事物發展是前進的,曲折的 D.說明了人類認識發展的無限性
【參考答案】
1.【答案】A。解析:毛澤東根據辯證法觀點,在 1955 年提出“基本粒子”必定是無限可分的觀點,說明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。A 中強調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,因此 A 正確。材料中并不能體現具體科學對哲學的作用,B 與題意不符,不選。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,C 表述錯誤,不選。D 說法有誤,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,而不是解決方法。故本題答案為 A。
2.【答案】B。解析:物質與意識對立的絕對性只有一點,即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,超出這個范圍,物質可以轉化為意識,二者之間的對立只有相對而言的意義。故本題答案選B。
3.【答案】A。解析:孟子提出了“萬物皆備于我”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;提出了“天命”的思想屬于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觀點。這兩種思想都是唯心主義,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,意識決定物質,都否認存在決定思維,故本題答案為 A。
4.【答案】C。解析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意思為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,這個規律不會因為堯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變。這句話體現了樸素唯物主義觀點,是說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故本題選 C。
5.【答案】A。解析:科幻電影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,它否認了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,只有人才有意識,意識是人腦的機能,人腦是意識的器官。故本題答案為 A。
更多備考資料不要錯過↓↓↓
新疆公安輔警招錄信息歡迎關注新疆招警考試網
或關注新疆中公教育官方微信號(xjoffcn),及時掌握公考資訊!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